【书香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经典领航•哲思中南”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⑱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3-04-24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员工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团委、员工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员工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会计2205李紫萱带来的《经典永流传》。


北宋文人中范仲淹堪为一代文豪,而欧阳修在青年时代便是以文采声名鹊起,是以范仲淹虽年长欧阳修18岁,两人却因一样的耿直、一样的满腔热血而志趣相投,建立起深厚友谊。但以他二人的交情,竟都拒绝过对方的举荐,之前我们或许还会不明所以,但经过学习可以知道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友谊,正如《礼记》所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对君子之交的解释更到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们光明磊落,政见和个人利益毫无瓜葛,除了公事之外,他们谁都不肯附和对方。

由此可见,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物绝非等闲之辈,不过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历史诡谲多变,任何事件的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绝非三两句可以解释清楚,不是我们所想的如此清楚明晰,历史发展总有它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这一点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相爱相杀”也可以看出。他们俩的感情还比较要好,彼此欣赏对方,有一次宴会时,司马光看到王安石一滴酒都不喝也不迎奉别人,就觉得王安石人品过硬,严于律己,这一点司马光十分敬佩,时间久了,两人还慢慢成为至交好友,可后来两个人为什么分道扬镳了呢?

司马光是个对历史研究工作很执着的人,这种人思想上往往很是保守,喜欢因循守旧的社会制度和风尚,不喜欢在政治上搞什么改革尝试。王安石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是个典型的激进派改革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琢磨新政变法的事情,于是王安石成了宋神宗身边的大红人,成为宰相开始变法。司马光知道后气愤地归隐了长达19年之久,王安石的变法被小伙伴出卖,最后以失败告终,紧接着继位的宋哲宗和老太后都是守旧派,于是启用了司马光,他一上台直接把昔日好友的变法方案全盘否定,直接把王安石给气死了,两人真是相爱相杀一辈子。

和范仲淹与欧阳修目标一致不同,王安石与司马光从至交好友到政治对立,立场完全不统一,本该如我们想象中的勾心斗角、互相斗争、不死不休,但他们仍能保持初心,对彼此的欣赏却也从未变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慨历史发展的多变与复杂。

另外,王安石和司马光都结交过苏轼,钦佩他的风采和才华,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几个人的关系就出现了重大变化,当时欧阳修已经退休了。苏轼认为王安石的变法过于激进,多次上书请求皇帝慎重,王安石心烦直接让他去了外地做官,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苏轼被司马光重新任用,让他做了三品的翰林学士,这也是苏轼仕途的巅峰。不过苏轼太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司马光在政治上过于保守,不应该把之前的新政内容全部废除,这一下就得罪了司马光,苏轼再次被贬外地做官。

从苏轼对王安石和司马光政治立场可以看出,苏轼明显更支持司马光,但在后期,却又反对司马光的保守,这时就不得不感慨苏轼的“两面人”了(我如果是司马光,得被这么一个人给气死)但作为后人来学习历史文人的品质与气概,我也为苏轼的敢说敢做、坚持自我原则所动容,即我支持你不是因为你这个人有多优秀,仅仅是因为你的做法、你的行为能够得到我的认可,这种对事不对人的的态度正应被吾辈所学习。

一学期以来对北宋文人事迹的学习不仅仅填补了北宋文坛历史的空缺,丰富了对文人们的形象,也将各大佬间的联系梳理了个七七八八,让我充分感受到历史发展远非我们在课本中了解得那么直白,这背后多的是推波助澜的不可控的人为因素,我们决不可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历史事件,以短浅的目光评价历史人物,我们不处在那个朝代环境中,不了解事件发展的走向,不清楚那个时代人的想法与束缚,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才是我们对历史应有的尊重。

阅读书籍固然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修身养性,但阅读有关历史的书籍,更应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作为老员工,我们的三观尚在养成期,十分容易受外界干扰,清正之气、污秽之风,现在的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分辨清楚,因此,“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应时刻谨记,不软弱、不怯懦,但也应不跋扈、不嚣张、不站在自以为的道德制高点谴责他人,道德用于律己,而非责人,我们应始终铭记。

阅读经典更应修炼我们的大局观,锻炼我们的格局。经典作品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以文学为例,一部《红楼梦》如同多棱镜,为官者能够看到为官之道,风雅之士看中的是其中的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管理学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管理的文化。用不同的眼光切入,经典作品就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司马迁的《史记》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人喜好,他所描述的项羽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永恒特质,项羽不对现实妥协的态度跃然纸上。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研究价值。学会辩证地看待每一件事情,而非一味的称赞或贬低,人非圣贤,没有人可以达至完美之境;人也都有优点,只能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发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