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经典领航•哲思中南”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⑨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3-04-13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员工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团委、员工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员工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哲学2101刀非非带来的《在灯火阑珊处回望涤荡历史里的墨客骚人》。


我们在灯火阑珊处阅读经典,在经典里回望涤荡历史里的墨客骚人,看墨客骚人携缕缕芳香感化腐朽弥漫的官场。

在几期的经典领读中,我再一次明白孟子所谈“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为何意。古之文章、古之诗词、古之绘画不能仅站在个人立场去理解,唯有事先撇开个人的刻板印象,了解创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与个人遭遇方能知其一二。让灯火阑珊处的我们借经典文章、诗词与绘画,阅涤荡历史,识古之贤士,承铁骨气概。

一、阅涤荡历史

一旦谈起历史,就必然提及官场。众所周知,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但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文人治国的北宋王朝也必然逃脱不了辩证法的圈套。透过繁荣现象看本质,会发现涤荡历史的合集里也有北宋的身影。在北宋王朝,存在着两个派别,即保守派与变法派,这两个派别相互敌视、相互争斗,此现象从迁客骚人们的起起落落便可大致看明白,苏轼的颠沛流离史便是整个朝廷保守派与变法派的斗争。

支持变法的王安石与苏轼因主张不同而互相敌视,当王安石一改科举制,而宋神宗对此有疑虑,便让文笔甚佳的苏轼给其分析利弊,宋神宗听其分析后暂缓了变法,王安石知晓后更加怨恨苏轼,开始不断找苏轼的麻烦。苏轼知晓王安石独断专行的风格后,作为极为不满,于是在给新科举的士子们出题时以“晋武帝司马炎平吴因独断而成功,苻坚攻东晋因独断而灭亡”、“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燕王哙任用子之而乱国”等题为题让考生分析利弊,故意讥讽王安石。二人的梁子越结越深。苏轼后期也因变法派的处处针对而被贬斥,此后又几经改任,在湖州任太守时发生了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乌台诗案,但因为很多官员不忍苏轼的才华被禁锢在狱里而替他求情,隐居深处的王安石也出面为其求情,最终神宗也因种种原因将其释放,贬到黄州。在黄州任职期间,苏轼不禁慨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除此,《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均在此期间诞生,可谓达到了创作高峰。

在常州任职期间,苏轼被宋哲宗升为翰林学士,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司马光是当朝宰相,他一上位就把王安石的变法全部废除,守旧复辟并报复支持变法的人。这种不辨是非,一味否定的行为在苏轼看来与王安石的作风无区别。苏轼在提议保留新法的有利部分不被采纳后又在几经周转间治理旱涝灾害,此时他深知朝廷已乌烟瘴气,但未站在立场的他受两派夹击,两派的人不断在苏轼的文章里找漏洞,以此来弹劾苏轼,在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下,苏轼几经贬谪,最终在常州逝世,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除了王安石、苏轼,还有范仲淹、欧阳修二人历经坎坷的官场生活。自小用荻秆在河滩写字的欧阳修满腹经文,在国子监、国学解试等考试中连获第一,却只在宋仁宗主持的殿试中列十四名,虽有传闻说王拱辰在考试前穿了欧阳修的“状元袍”才喜提状元,但背后的状况是如何想必大家心里有自己的判断。当看见施行新政的范仲淹等人被守旧派人重重阻挠,不忍看此等贤才因朋党而被弹劾的欧阳修撰《朋党论》,向仁宗说明确有朋党一说,却也指明有小人以利益相交,此谓伪朋;有君子以道成交,此谓真朋。并以此劝慰仁宗,希望他能明辨真伪,误斥为国为民的真君子。但因仁宗极其痛恨朋党,外加有守旧派的人添油加醋,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均被贬斥......

从苏轼等些人的遭遇中便能看出,北宋朝廷存在朋党勾结、派别敌对等乱象,历史的复杂与矛盾深不可测,但我们却可以看到文人墨客们永不向现实低头,只管奋勇当先,尽己之能改变现状,奈何小人作祟,倒打一耙,使其之仕途颠沛流离。

二、识古之贤士

王老师领读的这几位贤人当中,我最为欣赏范仲淹。

范仲淹在出仕的最初十余年都是在地方任小官,但他不以官小而懈怠,一直亲历亲为,只为百姓谋生活与生产。“范公堤”的名号就是在泰州重修拦海治堰时由百姓所称。尤其范仲淹的“三起三落”更是凸显了范公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他不惧权威,敢对让百官为刘太后而行跪拜之礼的行为提出异议;他无畏贬谪,为规劝皇帝听台谏入言;他嫉恶如仇,敢绘《百官图》揭露吕夷简等人任人唯亲的丑陋面貌。百姓所传诵的“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并无道理。当宋朝面临内忧外患之困境时,宋仁宗起用范仲淹让其实行改革,范仲淹毅然对朝廷盘根错乱的局面进行大改,这必然损害到某些阶级的利益,皇帝必然抵不过来自众百官的舆论压力,这也是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的重要原因。

最终范公还是迎来了人生的第四次贬斥,在邓州,他与滕子京相约,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展现了范仲淹为国为民的高洁品质。

除却范公,亦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肝胆忠义,保持个性。欧阳修自小勤奋学习,依靠自己的日夜付出走上仕途后过自由快意的人生。但当看见好友范仲淹以朋党之罪被弹劾后仗义直言,不顾当下的快意生活会落得怎样的下场,著《朋党论》为其伸冤,劝慰皇帝。王安石是最容易给众人留下坏印象的一位贤士,因为他在变革时的独断专行。但所谓“治国之道,唯稳重务实”,王安石不顾众人之非议勇敢站出来一改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现状。王安石不愿像王珪那样当个太平宰相,他不想只让自己过着安稳的生活,他的激情壮志中装着全天下,所以他与他们终究不同。同时也发现了苏轼与他人的不同,自乌台诗案后,二人放下前嫌,结为至交,在后来的时间里苏轼在《王安石赠太傅》中评价王安石“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闲,靡然变下之俗。”我们能从字里行间里看出其评价之高。

而后便是苏轼,一谈苏轼,其诗歌便瞬间跳入脑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酒酣胸胆尚开张,西北望,射天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剖析诗词背后的蕴意,会发现苏轼不单是位才子,还是位为百姓奔走一生的官人,还是位不论历经何事都仍旧乐观豁达的文豪。《定风波》中写“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和友人出游时遇风雨,友人感慨狼狈不堪,而苏轼却泰然处之,这足见苏轼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

这四位真君子虽有不同的遭遇,但却都无惧风雨,无惧被视作“异类”,一心只为心中的道义行事,也许这便是他们面对奸诈小人与侘傺仕途却能处之泰然的原因。

三、承铁骨气概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起落,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便是以何种态度面对人生的起落。从“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中能看到范公的宽阔胸襟;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中能看出欧阳修的鉴定乐观;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看到白居易的昂扬斗志;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能看出苏轼始终豁达的人生态度......

文章、诗词、绘画背后恰恰隐含着先人们的不屈斗志与经验授受,我想阅读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此。当今世界灯火阑珊,也许有些人一遭遇困境就萎靡不振,也许又有一些人不知盛世之不易,成天不思进取,沉迷于灯红酒绿。如此一来,我们往往需要靠阅读经典,避免重走先人之路,否则就成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剧,这样的悲剧不能使人铁骨、使家和谐、使国复兴;但我们亦需靠阅读经典来为当下指点明路:毛泽东当年关于战争的谋略有《孙子兵法》的影子,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对战争的态度、对战时依据敌我力量所采取的方法等皆有重合。

作为当代青年,更应阅读经典,这一过程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还能积累深厚的文学素养,丰富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经过历史的沉淀经典著作往往更具有精神营养,其营养不仅源自于历史长河的不断沉积淀,更能让我们在羹墙之思在反求诸己,承铁骨气概,奋勇向前。